护航舰的编组需要综合考虑舰船定位、移动速度、火力配置以及战术目标。护航舰通常分为前排、中排和后排三个位置,前排负责承受伤害,中排兼顾攻防,后排专注输出。编组时应优先确保前排舰船的数量不少于6艘,以形成有效的互相掩护机制,避免单舰承受过多火力导致快速溃败。

移动速度是编组时容易被忽视的关键属性,它直接影响舰队的机动性和战术执行效率。舰队整体速度由最慢的舰船决定,因此高速舰与低速舰混编会严重拖累行动效率。建议将舰队分为主力队和输出队两类:主力队以高防御低速舰为核心,负责正面推进;输出队则配置高攻高速舰,用于侧翼包夹或快速支援。这种分工能最大化发挥不同舰船的特性。

火力配置需根据敌方舰队特点动态调整。面对以大型舰为主的敌人时,优先选择高伤害实弹武器;对抗小型舰群时,则需配备高射速或范围攻击武器。护航舰的防空能力也不容忽视,尤其是对抗航母编队时,搭载防空战机的舰船应编入输出队,为主力提供掩护。维修舰在后期战斗中作用有限,通常不建议占用编队位置。
战术层面需注意包夹攻击的特殊机制。当形成包夹态势时,输出队可无视敌方前排防御直接打击中后排单位。因此输出队的移动速度必须优于敌方主力,才能确保及时完成战术部署。在遭遇不可避免的交战时,可通过增援指令临时补充防御型舰船,但需注意增援舰种不得影响原有速度优势。这种灵活应变的编组思路,是掌握护航舰作战精髓的关键。

游戏进程推进,应根据获取的舰船蓝图和技术点数持续优化配置。每次战斗后分析战报数据,针对火力缺口或防御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调整,才能逐步形成适应个人战术风格的护航舰编组体系。这种基于实战反馈的迭代优化,比盲目模仿高阶玩家配置更具实际意义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