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端市场的核心策略在于资源的高效分配与基础建设的优先级管理。开局阶段需集中发展钢和橡胶资源,这两种资源是前期兵种训练和装备生产的核心材料。优先升级资源建筑如铁矿和橡胶厂,确保资源产出速度能支撑后续军事扩张。同时合理利用系统初始赠送的人口,避免人口闲置导致负增长。通过快速消耗空闲人口投入资源生产,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体系。

军事发展应遵循轻量投入,快速成型原则。前期重点建造兵营和工厂,但不宜过早追求高级兵种。步兵和轻型装甲单位成本较低且易于补充,适合作为低端市场的主力部队。科技研究优先选择提升基础兵种战斗力的项目,例如步兵攻击力或装甲单位防御力加成。将领培养方面,选择属性均衡的初级将领即可,避免将有限资源投入高级将领培养。
低端市场的扩张策略需注重防守反击。占领城市周边低级资源点时,采用拉怪战术——用少量部队吸引守军仇恨后撤回防御建筑射程内,借助炮塔消耗敌方兵力。这种战术能以最小损失获取资源点控制权。对于村庄类资源点,优先占领距离主城较近的目标,缩短补给线并降低防守压力。中期可逐步向稀缺资源区推进,但需确保每次扩张后留有足够防御兵力。

通过军团城市的商业区进行资源置换,将过剩资源兑换为当前急需物资。参与军团协同作战时,主要承担辅助角色,例如提供侦察支援或牵制敌方侧翼。这种合作模式既能获取高级军备支援,又避免单独承担主要战线的资源消耗。军团贡献应以资源运输为主,减少直接参与大规模会战的频次。
沿海城市建造岸防炮塔需考虑临时性,在击退敌人后及时拆除以节省维护成本。陆军配置采用装甲抗伤+反坦输出的基础组合,步兵仅作为补充兵力。当城市发展到11-15级阶段,所有属地建筑统一升级至LV3,形成标准化防御节点。后期可解散非核心部队,集中资源组建榴弹炮等远程单位,通过火力覆盖弥补数量劣势。

低端市场的本质是建立可持续的循环系统。通过精确计算资源投入产出比,保持军事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。重点在于识别每个阶段的关键瓶颈,例如橡胶短缺时就暂停飞机研发,钢材不足时优先保障装甲单位补给。这种策略虽无法实现快速制胜,但能确保在资源限制下维持稳定竞争力。最终目标是通过渐进式积累,完成从低端市场到中端战力的平稳过渡。
